李晔、陈小鸿教授 “高峰学科”团队
团队负责人:
李晔,男,1974年生,工学博士,以诚为本赢在信誉9001cc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五年来专注于低碳交通系统规划、大数据环境下的交通服务模式创新等前沿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通部软课题、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务院学位办重点课题等20余项研究项目,在区域交通规划、低碳交通规划和慢行交通规划等领域取得突出成果。
陈小鸿,女,1961年生,工学博士,以诚为本赢在信誉9001cc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主要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区域综合运输系统规划、道路网络规划、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和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基础及前沿课题研究工作,在都市圈与快速城市化区域交通规划体系与规划方法、多模式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理论体系和关键技术、信息化环境的交通规划方法、慢行交通流基础理论与规划方法、新能源交通系统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
陈小鸿,女,1961年生,工学博士,以诚为本赢在信誉9001cc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主要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区域综合运输系统规划、道路网络规划、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和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基础及前沿课题研究工作,在都市圈与快速城市化区域交通规划体系与规划方法、多模式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理论体系和关键技术、信息化环境的交通规划方法、慢行交通流基础理论与规划方法、新能源交通系统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
团队成员:
吴娇蓉,女,1973年生,工学博士,以诚为本赢在信誉9001cc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城市交通活动行为、高强高密度客流交通行为与规划、公共交通规划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个国家级项目。近5年来同时主持承担地方政府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与咨询课题20余项。
叶建红,男,1981年生,工学博士,以诚为本赢在信誉9001cc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2012年,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城市研究与规划系博士后研究员。主要从事交通规划历史与理论、交通能耗与排放、步行与自行车交通规划及设计等相关领域研究与教学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入选以诚为本赢在信誉9001cc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叶建红,男,1981年生,工学博士,以诚为本赢在信誉9001cc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2012年,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城市研究与规划系博士后研究员。主要从事交通规划历史与理论、交通能耗与排放、步行与自行车交通规划及设计等相关领域研究与教学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入选以诚为本赢在信誉9001cc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研究介绍
【研究背景】
伴随近三十多年持续、快速的城镇化与机动化进程,我国城市交通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日益严峻的交通拥堵、能源紧缺及空气质量恶化形势,对传统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思想和手段(不断增加交通供给,尤其是以小汽车为导向的道路设施建设与资源分配模式来试图满足交通出行需求)提出紧迫的变革要求,对交通系统发展的目标导向也提出更全面的转变需求。2014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要求加快建设以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和平安交通为目标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也要求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城市发展中心目标,强化绿色低碳等理念。因此,转变传统交通发展模式实现交通系统低碳、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中国城市交通发展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城市交通转型涉及思想观念、政策体系、管理机制、决策流程的改变以及新交通技术的应用。目前以纽约、伦敦、东京等为代表的大都市已经或正在完成交通转型发展历程,并积累了一定的转型发展政策理论与实践经验。国内城市交通转型发展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尽管有少数城市的实践尝试,但还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部分大城市在交通转型发展上正在经历彷徨、困惑甚至出现滑坡倒退的过程,亟需在认识论与实践方法上得到系统的、科学的理论指引。
【研究方向】
本团队重点围绕综合交通低碳转型的发展需求,从规划技术、政策管理两个维度,从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层次布局研究方向和近期重点研究领域,如下表所示:
在本团队已有研究基础上,通过2015-2017年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预期在人才队伍、科研著作、行业规范与标准、科研获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具体目标如下:
⑴ 人才队伍方面,培养1名国际化领军人才或1名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引进1名国际视野的后备人才,吸收1-2名海内外优秀博士从事博士后研究。
⑵ 科研著作方面,发表3篇以上高峰学科认可的SCI论文;新增2项国家级纵向课题(40万以上)或重大横向项目(150万以上);完成上海2040交通战略研究、慢行交通专项规划、武汉2040交通战略研究等重要规划研究报告;形成1-2本学术专著。
⑶ 规范与标准方面,作为主要参与单位编制交通规划行业国家级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规范》。
⑷ 获奖方面:获得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或国家级领导人批示。
伴随近三十多年持续、快速的城镇化与机动化进程,我国城市交通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日益严峻的交通拥堵、能源紧缺及空气质量恶化形势,对传统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思想和手段(不断增加交通供给,尤其是以小汽车为导向的道路设施建设与资源分配模式来试图满足交通出行需求)提出紧迫的变革要求,对交通系统发展的目标导向也提出更全面的转变需求。2014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要求加快建设以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和平安交通为目标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也要求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城市发展中心目标,强化绿色低碳等理念。因此,转变传统交通发展模式实现交通系统低碳、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中国城市交通发展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城市交通转型涉及思想观念、政策体系、管理机制、决策流程的改变以及新交通技术的应用。目前以纽约、伦敦、东京等为代表的大都市已经或正在完成交通转型发展历程,并积累了一定的转型发展政策理论与实践经验。国内城市交通转型发展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尽管有少数城市的实践尝试,但还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部分大城市在交通转型发展上正在经历彷徨、困惑甚至出现滑坡倒退的过程,亟需在认识论与实践方法上得到系统的、科学的理论指引。
【研究方向】
本团队重点围绕综合交通低碳转型的发展需求,从规划技术、政策管理两个维度,从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层次布局研究方向和近期重点研究领域,如下表所示:
规划技术 |
政策管理 |
|
宏观层次 |
低碳交通-城市空间适配分析技术 低碳出行激励与响应机制分析技术 低碳约束倒逼的情景规划技术 |
主动交通需求管理 共享交通与服务模式创新 低碳交通政策整合设计与评估 |
中观层次 |
道路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技术性减碳路径规划 新能源基础设施布局与规划技术 |
低碳导向的交通资产绩效管理 |
微观层次 |
人-车-路-能耗-排放全过程闭环分析技术; 油井-车轮的全生命周期分析技术 |
生态驾驶推广政策 新能源车辆推广与应用政策 |
【预期成果与目标】
在本团队已有研究基础上,通过2015-2017年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预期在人才队伍、科研著作、行业规范与标准、科研获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具体目标如下:
⑴ 人才队伍方面,培养1名国际化领军人才或1名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引进1名国际视野的后备人才,吸收1-2名海内外优秀博士从事博士后研究。
⑵ 科研著作方面,发表3篇以上高峰学科认可的SCI论文;新增2项国家级纵向课题(40万以上)或重大横向项目(150万以上);完成上海2040交通战略研究、慢行交通专项规划、武汉2040交通战略研究等重要规划研究报告;形成1-2本学术专著。
⑶ 规范与标准方面,作为主要参与单位编制交通规划行业国家级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规范》。
⑷ 获奖方面:获得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或国家级领导人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