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联系我们

研究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院级高等讲堂成功举办
  发表时间:2023-05-23    阅读次数:

523日下午15:15-1645,院级高等讲堂于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通达馆)103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期高等讲堂特邀来自西南交通大学的朱胜阳教授,为在校师生带来了题为“高铁无砟轨道动力学精细化建模及工程应用研究”的精彩学术报告。


建设交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高速铁路将以时速400公里为引领速度推动创新发展,时速400公里等级高速铁路建设及高速动车组研制也正逐步推进。高运行速度和复杂运行环境对高速列车与无砟轨道动力相互作用问题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本报告介绍了高铁无砟轨道纵向振动、曲线轨道振动、界面非线性振动及其与高速列车动力相互作用的建模方法,并介绍模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朱教授从翟婉明院士提出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出发,在保持原有模型先进性的同时,进一步考虑了系统的纵向耦合效应和轨道板的面内振动,建立了“全面考虑轨道三维弹性的列车-轨道动力学模型”。该模型摒弃了经典模型中轨道纵向固定不动的假设,可充分揭示长大坡道等复杂条件下轨道的空间振动特性,同时也是首次理论推导了面内振动模态正交条件,解决了面内受迫振动的关键求解难题。在无砟轨道结构层间非线性力学建模研究方面,朱教授结合钢轨扣件纵向阻力的滞回非线性特性,向大家介绍了“扣件纵向阻力非线性模型”。该模型探明了典型区段无缝线路纵向变形和轴向应力的累积演变规律,突破了传统分析中温度与列车只能单向独立加载的局限性,更符合实际情况。

接着,朱教授以目前在建的时速400公里等级成渝中线高速铁路实际工程为例,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以时速350公里和400公里通过33组曲线地段,分析了既有曲线设计参数对400公里/小时高速行车的适应性。提出的关键设计参数和线路平纵断面参数建议值等有关成果,也被纳入《成渝中线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范》(我国首部涉及设计时速400公里的高铁规范),有力支撑了成渝中线高铁的设计与建造。

最后,朱教授详细解答了在场师生提出的关于动力学精细化建模高效数值算法、车轮扁疤和钢轨焊缝不平顺激扰、雨雪天气等环境影响及运行状态智能监测的相关问题。